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包括哪些(古人说秦朝是“暴秦”原因)
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包括哪些(古人说秦朝是“暴秦”原因)
从秦朝法律看,为什么古人说秦朝是“暴秦”?
自古以来,都说秦朝是“暴秦”。那么秦朝究竟“暴”在哪里呢?
今天我们就从秦朝的法律来详细了解一下!
秦朝的立法思想:秦律乃“弱民之法”,秦国不需要农民,只需要生产机器!
秦朝因“商鞅变法”而强大,而商鞅的立法思想则是——“民贫则力富,力富则淫,淫则有虱。故民富而不用,则使民以食出,各必有力,则农不偷。农不偷,六虱无萌。故国富而贫治,重强”。
意即——“百姓贫穷才会有追求财富的上进心,但有了财富之后就会贪图享乐。不容易役使,所以要把他们的钱财拿过来,让他们保持贫穷,这样国家才会强大”。
“六虱”指——“礼乐、诗书、修善孝悌、诚信贞廉、仁义、非兵羞战(和平主义者)”,商鞅认为追求这六种理想的人会对国家强盛产生威胁,所以主张剔除。
将国家与民众对立起来,强调国家的富强必须建立在百姓的愚昧与贫穷之上,这是商鞅变法的核心理论。
也就是说,商鞅主张将民众的生活水平控制在最低限度地温饱线上。
商鞅不仅是这么想的,也确实是这么做的。
变法过程中切实践彻了“民愚则易治”的思想主张:
变革之初,有百姓反对。商鞅就把他们抓起来坐牢,甚至砍头。有百姓赞扬,商鞅就把他们流放边关。
赞扬要受罚,反对也要受罚。
目的就一个——百姓不需要思考,只需要执行!
基于商鞅的“弱民”理论,秦国实行了以下制度:
1.“授田制”
土地归秦王所有,秦民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。将所有人牢牢控制在土地上,确保官府可以对秦民实施严苛的人身控制。庄稼是否按时浇灌、浇灌了多少水、几点出门、几点回来都需要向官府报告。
2. 将民众编为什伍,实施连坐之法
“不举报违法者腰斩,举报违法者与斩下敌人首级的人同赏,藏匿违法者与投敌的人一样同罚”。
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“预防犯罪,事前惩罚”制度,有一定的积极意义。但它产生的危害也更大,告密风气盛行。直到汉文帝时才废除,以后的历朝历代也没有再启用过,都遵循“疑罪从无”的原则。
3. “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,倍其赋。”
即家中有两个及以上的成年男性却不分家者,双倍征收其赋税。
这将以前的大家族打碎成了一个一个的小家庭,没有能力再对抗朝廷。但也削弱了家庭的养老能力,且秦国将“孝”列为“六虱”之一。
上行下效使得人们不愿意再去赡养父母,儿子借给父亲农具,会流露出施恩的表情;母亲拿了簸箕和笤帚,儿子就站在那里斥责。儿媳给孩子哺乳,不回避公公。
媳妇与婆婆不睦,就反唇相讥,时人评说道:“他们的行为与禽兽已没多少区别”。
秦国不得不在法律中增加养老的条款——孩子不愿意养老可以到官府,由父母来决定怎么惩罚。比如有个父亲状告儿子不愿意养老,要求砍掉他的双脚,官府就照办了。
秦国大肆搜刮百姓,使他们没有养老能力。却又强迫民众养老,无疑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。
4. 鼓励为国战斗,按军功大小授爵;严禁私斗,按情节轻重判刑。
努力耕种、纺织之人可以免除劳役和赋税,因懒惰而陷入贫困者贬为奴隶。
这项举措“人人平等”,给每一个人都提供了上升通道,有一定的积极作用。但除了战斗和劳作以外,其他的上升通道都被废除了。
而且所谓的“贫困”没有明确标准,这也给了官员贪腐的空间。之前我们说到,秦朝实行“授田制”。
在此制度下,官府管理着两类农民。一类是自耕农,另一类就是官府直接控制的农奴。如果官员认为你交了赋税之后陷入贫困,那你就会被贬为农奴,终日过着饥肠辘辘的生活。
5.“宗室非有军功论,不得为属籍”
制定明确的爵位和俸禄制度,田宅与奴隶的多少与爵位直接相关。有军功的人才有社会地位,没有军功的人再怎么富有也不能提高政治地位。
从上我们可以看出,变法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,有一定的积极意义,强大了秦国。但立法的初衷是为了汲取民众,所以这些法律的恶果在后期越来越凸显。
《三国志》中记载,刘备在遗诏中嘱咐太子刘禅,闲暇时要多读《商君书》,多向丞相请教《申子》《韩非子》《管子》中的道理。
到了北魏时,更有博士公孙表向道武帝进呈《韩非子》而获封赏。
虽然韩非子主张“轻赋税”、“法不阿贵(除天子以外,法律面前人人平等)”,但统治者们却不一定这么想。
此后两千年里,用商鞅、韩非之道治国,却避讳说自己是商鞅、韩非的信徒成了封建帝制时代的常态。
在秦朝法律的严苛控制与疯狂汲取之下,秦民长期处于一种衣不蔽体、食不果腹的困境之中。秦始皇统治时期,赋税已收到全国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二,“男子力耕不足粮饷,女子纺绩不足衣服”。
胡亥继位后又征发天下“材士”五万人屯守咸阳,且朝廷不提供吃喝。
时人这样描述秦始皇统治的时代:“男丁被征去征战,女丁被调去参与后勤和运输,许多人不愿活得生不如死,路上随处可见自杀吊死在树上的尸体。”
这些话并非夸张,王翦攻陈之役时。就记载了一名士兵向家中索要衣服与财物:“家里再不送衣服、钱财过来,我就要冻死了,急急急”。
征召百姓作战,却不愿给前线士兵提供最基本的物品。秦朝法律之严苛,由此可见一斑。
这也给后来的秦朝灭亡埋下了祸根,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。